首页 资讯 正文

点绿成“金”!保康林下经济产值突破9亿元

体育正文 64 0

点绿成“金”!保康林下经济产值突破9亿元

点绿成“金”!保康林下经济产值突破9亿元

湖北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讯(通讯员王晓丹(wángxiǎodān)、邢忆星、王龙)近年来,保康县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积极探索“林果”“林菌”“林药(línyào)”“林禽”等(děng)复合型林下种植养殖模式,用活林下空间、做强林业产业、提升生态效益。依托林产业的快速(kuàisù)发展,保康的村集体经济、群众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。

仲夏时节(shíjié),万物丰茂。在寺坪镇樟木沟村,放眼望去,淫羊藿、白芨等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在绿色林海中“崭露头角(zhǎnlùtóujiǎo)”,生机勃勃。工人们穿梭其间,忙着割除杂草,一片忙碌景象。

“我们一直秉承‘道地品种、生态种植、产出好药’的理念,采用生态种植方法,尽量仿照药材的野生环境,借助林下阴湿环境和(hé)落叶腐殖质,降低人工遮阴(zhēyīn)、肥料等成本,最大(zuìdà)限度促进中药材生长。”寺坪(píng)镇樟木沟村党支部书记褚宗新介绍说。

樟木沟村平均海拔1000米,这里植被茂密,林地广袤。2022年,该村依托当地(dāngdì)资源优势,在林下套种250亩中药材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(chǎnyè)发展动能,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(zhìfù)。

“我们今年11月份可以采收一批白芨和淫羊藿,大概可以采收4吨(dūn)白芨和1.5吨淫羊藿,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价格,预计能卖20多万元(duōwànyuán)。”褚宗新(chǔzōngxīn)说。

林下中药材种植周期长,费时、费力。为管理好这些成片的中药材,村里聘请周边(zhōubiān)的村民进行除草、覆膜、收割等日常管护,村民们(men)多了一条(yītiáo)增收渠道。

“我每年的工作就是带领群众种植和除草,采收(cǎishōu)的季节(jìjié)就采收,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。”寺坪镇樟木沟村村民黎怀军说。

褚宗新表示,下一步,村里(cūnlǐ)打算再发展50到(dào)80亩(mǔ)林下中药材,力争到2028年,全村林下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,产值达到1300万元左右。

树上(shùshàng)结果子(zi),树下种药材。走进马桥镇九里川村,茂密的核桃林下,一垄垄苍术整齐排列开来,一株株翠绿的幼苗长势喜人。

九里川村有效盘活现有林下(línxià)资源,利用林下广阔的核桃林地空间,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,持续放大核桃林果种植优势的同时,探索(tànsuǒ)出“林下生金(shēngjīn)”的另一产业,实现“一地双收”。

“我们这儿海拔1000米至1200米,经过考察,种苍术比较划算,前景也比较好,我们就利用核桃(hétáo)地套种了500亩苍术。”马桥镇九里川(chuān)村党委副书记(shūjì)刘清勇说。

刘清勇介绍,村里从2022年开始(kāishǐ)种植苍术(cāngzhú),“苍术收割期是三年,我们想让它(tā)产量高一点,种4年开始采收,明年就到采收的季节了。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格7块钱一斤,毛收入大概有400多万。”

保康现有(xiànyǒu)森林面积406.53万亩,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立足自然资源禀赋,鼓励(gǔlì)农户因地制宜(yīndìzhìyí)发展林下经济,实现农业发展“高矮结合”“以短养长”“一地多收”,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、提升种植综合(zōnghé)效益,促进林农多途径增收。截至(jiézhì)2024年底,全县累计(lěijì)发展林下经济林地总面积45.98万亩,林农人均年增收7200元,林下经济产值突破9亿元。

“今后,我们将(jiāng)围绕打造‘一区三地’、建设全国‘两山’实践创新示范县目标,聚焦林下种植等(děng)重点项目,大力实施(shíshī)示范引领、壮大基地规模。大力推广(dàlìtuīguǎng)‘核桃+N’林下套种套养模式,发展核桃林下复合经营项目;全力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建设,不断丰富产业内涵(nèihán),让(ràng)保康的绿水青山,真正成为发展的‘绿色引擎’、群众的‘金山银山’。”保康县林业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朱玉阶表示。

点绿成“金”!保康林下经济产值突破9亿元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